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今年经济增速目标的影响引发深入讨论。其中,有观点建议下调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清华大学ACCEPT研究员冯煦明的观点是,既无必要下调,也不宜下调,在国内疫情未来不出现严重反复的情况下,仍应坚持和努力实现6%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他分析指出,辅以适度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今年全年实现6%左右的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目前我国实施逆周期调控的工具和空间较为充足,具备加大周期调节力度的可行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均存在重大短板,逆周期调控有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和发力点,只要规划执行得当,不会产生后遗症。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显示,当月CPI同比上涨5.2%,较1月份的5.4%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
由于沙特阿拉伯发起价格战导致国际油价重挫两成以上,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纽约股市9日开盘出现暴跌,随后跌幅达到7%上限,触发熔断机制。纽约股市三大指数当日跌幅均超过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大小额支付系统持续运转,支付体系开辟了“绿色通道”,跨境支付“特殊通道”迅速打通,外汇服务跑出“加速度”。资金流畅通,确保了疫情防控资金迅速到位,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同时,“无接触”式非现金支付,既便利了公众生活,也减少了感染风险。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缓解企业的财务支出压力和流动性压力,给予其缓冲期,促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湖北地区各类企业均适用该政策。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扩散,引发市场对企业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担忧。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1.25%区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降息。我国央行并未跟随,并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专家认为,我国已经提前引导了利率下调,接下来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北京时间3月3日23点,美联储紧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1.25%,还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下调50个基点至1.1%。这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在例行政策会议之间紧急降息。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金融支持不可或缺。提高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创新融资产品满足更多需求……
存量房贷利率迎来新变化。据央行官方微信3月1日消息显示,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自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目前主要银行已完成相关准备工作。根据规定,2020年1月1日前签订商业房贷合同的客户可以将房贷利率选择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点形成的浮动利率,或者固定利率。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LPR存下行区间的情况下,建议房贷客户选择LPR定价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房贷利率就此下降,还要看利率的长期走势。
疫情发生后,浦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人民银行等五部委30条、上海市政府28条的要求,坚决落实好相关金融服务要求,承担起金融企业应有的担当。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航空、教育、医疗、商超、物流、餐饮、酒店等行业,不盲目断贷、抽贷或压贷;根据客户需求及情况分类施策,快速推出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保障服务畅通。疫情发生以来,服务重心从助力疫情防控逐步向支持复工复产转移,坚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好经济社会发展保卫战。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与上年同期持平。
2月20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1月新增信贷3.34万亿元、社融增量5.07万亿元,双双同比多增且超出了市场预期。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对1月的金融数据影响相对小,下阶段,疫情对金融数据的影响将逐渐体现,短期内需求或有所回落,但供给不断发力,刺激信贷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